UC0087年3月。将从Titans抢夺来的RX-178 GundamMKⅡ中的Movable Frame『可动骨架』技术入手的AEUG将其利用于次时代超高性能MS的开发,并导入预先推进的『Zeta Project』中。于是,AEUG将大气圈突入用外挂飞行辅助单元『Flying Armor』实战投入了扎布罗攻略战,并采集了各种数据。单体拥有多项能力的机体,其战略性、战术性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因此当时,靠单骑同时执行数种任务的『T-MS(Transformable Mobile Suit)=可变MS』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入手的。实际上,这是由于联邦军和Titans投入的TMS对AEUG的战略而言,都是巨大的障碍。
MSZ-006 Zeta Gundam便是使从宇宙空间到重力下能持续运用成为可能的,拥有夸张的泛用性的机体。其最大的特征便是『可以以标准兵装的状态单体进行大气圈的再突入』以及更进一步,能在突入中进行机动了。通常的MS由于在进行大气圈突入时使用气垫伞背包等,在大气圈上层的热圈行动便被极端的限制住了,而Zeta Gundam即使在那个区域仍拥有战斗能力。
对于这台机体来说幸运的便是其积蓄了所有必要的技术:轻质且牢固的Gundariumγ合金、可变机构不可或缺的Movable Frame『可动骨架』。然后再整合了使其成为可能的资金以及政治上的需求、时代性的环境等,使其能在拥有了压倒性的高性能,并且在非常短的期间内被完成。
MS(Mobile Suit)和WR(Waverider)的基本构造是完全不同的,还需要完全不同的技术。但正因为同时实现了双方的特性,Zeta Gundam才得以拥有战略性意义。这意味着能够随意变更其作为兵器的特性,这在至今为止的战术中是从未有过的。也就是说Zeta Gundam是极少数能将自己作为MS的战斗能力独立空运至战线的机体之一。虽然一年战争中『GUNDAM』的泛用性成为那之后MS的目标这点不难想象,但可以说将其以最强烈的形式实现的正是本机。
这个时期的MS重视攻击能力的扩充,伴随着BEAM兵器以及发电机的高出力化、稼动所需的燃料的增加以及内装兵器的复合化,机体的大型化成为一般的倾向。即被称为“MS”的系统全体都复杂化了。这招致了机械规格的恶性膨胀,并导致开发费的飞涨。这之后,将量产机、试作机和高级机这个阶层构造作为决定性的分界,结束了比起扩充有效的战力,更偏重于一流机体的开发这一严重偏离轨道的设计概念的蔓延。Zeta Gundam虽说是有助长这个倾向迹象的机体,但由于机体的轻量化和发电机的高出力化得到了绝妙的平衡,应该说其更接近重视动力配重比的UC0100年代以后的MS,系列机的优异也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从这层意义上看,这台机体的远见性和优秀能力也是超乎想象的,可以说是先行取得MS进化的机体。
Zeta Gundam的头部形状拥有独特的轮廓,衍生的系列机也很多,俗称Z-Type。几乎机体所有的变形机构都集中在身体单元,由于其牢固切自由度很高,仿效也容易,在后来的MS中也广泛被采用。
头部装备了机体管制系统和巴尔干炮,同系机也继承了这个创意。主计算机配置在驾驶舱的周围,MS形态时传感器一类都经由头部的信息处理器反馈给机师。
据说这种回路构成在装备了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时也能有效地行使机能,但详细情况不明。身体单元虽然看上去是单纯为了构造上四肢组件的定位的模块,但实际上,以驾驶舱模块为代表,内装了与各部位的统合控制单元以及连接系统、大气内稼动所必要的空冷构造、矢量推进器以及小型发电机等。另外,高密度地装载了为了Waverider(冲浪者)形态时动力传达线路的变更的构造物和零件等。腕部内藏了大容量的动力供给系统,备有除专用武器以外,现存的规格部件也能全速稼动的泛用性。
腕关节内藏了榴弹发射器,除了能够对应近接战斗之外,通过装备外挂弹舱还能增加装弹数。另外,还开发了代替弹头的锚索射出装置。
MS的脚部除了能在各种重力下步行之外,也作为无重力空间下不可或缺的机动装备发挥着其机能。而Zeta Gundam的脚部在Waverider(冲浪者)形态时更实现了“飞行”的作用。
通常的MS将发电机设置于身体单元的较多,但Zeta Gundam却将其配置于脚部。虽然由于大部分变形机构都集中于身体单元使之没有了足够的空间也是理由之一,但实际上,这也和身体单元是大气圈突入时最受热和冲击波影响的位置有关。由于内装于脚部的主发电机是大气圈内外皆可稼动的“热核喷射/火箭引擎”型,其是出力总和能够比拟上世代MS数机总和的夸张的物品。例如Zeta Gundam曾搭载了由于轨道上的战斗不慎降到大气层上层高度的百式直接突入大气圈并展开“空中战”。据说其即使丧失了一只脚,只要能够变为Waverider(冲浪者)形态便能飞行,MS形态则仍能维持一定的战斗能力。
腰部单元高密度地装载了为了变形时动力传达线路的变更的构造物和促动机,这些都作为机体的“厚度”被内装,也作为掌管各模式下的故障安全装置的单元发挥着机能。当然其是以不影响身体上部以及四肢的可动范围、变形机构的空间为前提构成的。
装备在Zeta Gundam背部的尾部可动安定翼(Tail Stabilizer)以及飞行辅助单元(Flying Armor)虽然在MS形态时会增加净重,但无论哪个都确保了机体某种程度的自由度,特别是尾部可动安定翼(Tail Stabilizer)使得机体的机动力更上一个台阶。
能变形为WR(Waverider)是Zeta Gundam的最大特征。WR形态时的机动基本上是由机体各部的推进器完成的,紧急加速和急速转向是由机体充当上部垂直的翼尾部可动安定翼(Tail Stabilizer)进行的。这是由一年战争后积极地向MS导入的“AMBAC(Active Mass Ballance Auto Control=动态质量平衡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种名为“Binder”的概念发展而来的——在由质量移动引起的方向转换以及姿势控制的同时,进行由推进器引起的机动——跨时代的系统。当然,其在MS形态时也是非常有效的部件。飞行辅助单元(Flying Armor)不但能在大气圈突入时从冲击波和高热中保护机体,还能控制冲击波的形状,之后使僚机“乘坐”着调整机体的行进方向和落下速度,还是“飞行”时的主翼。在MS形态时作为除了盾牌以外的辅助性的AMBAC单元行使着机能。
Zeta Gundam的兵装设计是非常系统化的,携行时的障碍几乎为零。正因为有这些兵装,Zeta Gundam才会被称为达成了『万能』的MS吧。
Shield
Zeta Gundam的盾牌,不止具有所谓“盾”的机能,在WR(Waverider)形态时还作为整流片发挥机能。通过伸缩使机能互不妨碍,通常是和腕部几乎一体化了的,突起部分通过机能特化后的可动骨架(Movable Frame),可以在瞬间改变位置。
Beam Rifle
Zeta GUndam所携行的Beam Rifle除了随形态的变化能伸缩之外,在使用标准的E-pack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超过通常的大量生产品的光束收束率以及贯穿力。而且能作为Long Beam Saber使用,近接战斗中也能发挥威力。
Hyper Mega Launcher
作为百式运用的Mega Bazooka Launcher的改良型被开发的MS用大火力兵装,但比起百式的口径被缩小了。内藏了小型发电机,据说如果装备驾驶舱的话进行自航也是可能的。说起来就是小型的炮艇那样的东西,好像也能作为WR(Waverider)形态时的固定武装运用,甚至装备了离着舰用的起落橇。虽然其为了稼动必须从运用的MS那里得到能量装填,但其破坏力在MS能够携行的武器中是最大级别的。
悲运的杰作机
MS-14Gelgoog是作为吉恩公国制MS的新型主力机被开发的机体。将BEAM兵器作为标准装备,被评价为一年战争期间被量产的MS中拥有最高完成度的机体。
在UC0079年爆发的“一年战争”末期投入实战的Gelgoog可以说是这期间量产的MS中最优秀的机体。早于地球联邦军成功开发MS却被联邦军的“GUNDAM”超越的公国军,赌上这个威信开发的Gelgoog如果能再早一个月配备的话,也许能改写历史吧。投入了至今为止公国军所有的MS开发技术,克服了“BEAM兵器的标准实装”这个新的难关的Gelgoog作为不能单机突入大气圈的工业制品,综合其生产性等整合考虑的话,称其实际上凌驾于GUNDAM也不为过。攻守平衡的设计再加上超越扎古的高泛用性,选项装备的换装也简单,整备性良好。可以以几乎无改造的状态于重力下行动。拥有这种程度的性能和生产性的Gelgoog,却由于投入实战之时已是战争末期,给予战局的影响变的微不足道。另外,伴随着经验丰富的机师的丧失,只能使学生兵搭乘的吉恩公国的人力资源不足等使运用面和实动状况并非万全。加上由于机师的养成以及生产、配备的不及时,虽然其基本性能大幅高出GM也没能取得较大的战果。然而,如果其能够配合优秀的机师进行配备;或者如果卢姆战役终结至今的战斗中没有丧失那么多经验丰富的机师的话,一年战争的结局也许会变的不同吧。
被认为凌驾于GUNDAM的性能
Gelgoog无疑是强烈意识到联邦军开发的“GUNDAM”和“GM”而被开发的机体。因此作为开发的前提,BEAM兵器的搭载和携行是必须的,并拥有对应其稼动的高出力发电机以及实现高度近接战斗的机动性和运动性。
公国军的次期主力MS开发计划本身便是在一年战争刚开始时变存在的,但由于高度泛用性的获得以及迟到的BEAM兵器开发,使得其于一年战争末期才被投入实战。实际上,由于一年战争爆发之前便想定了『地球侵攻作战』,所以对应地球环境等被特化的“局地战用”机体的开发以及扎古的生产被优先进行也是事实。计划中成为次期主力MS候补的机种在开发当初的编号是MS-11,其原本是以MS运动性的上升为主要目的开发的别系的机体,以该设计案为基础试验性地生产了数机作为测试床。虽然这些试作MS是想定了对MS战斗的拥有高度白刃战能力的机体,但随着『GUNDAM』的出现,对MS战斗必须要单纯的白刃、格斗以上的能力这点明摆在眼前。为此,次期主力MS的开发计划被废止,变为了包括武器在内的综合性能上升的计划。这个时期的混乱也是使Gelgoog的实战投入推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南极条约的签订,核武器的使用被禁止,在可以使用的武器中成为最强的BEAM兵器的携行成为了必要之选。成功使MS持有BEAM兵器的联邦军的优势便是如此的史无前例。事实上,战争后期于Gelgoog前后被开发的机体几乎都是以BEAM兵器的装备为前提的,无论MS还是MA,都装备了各式的BEAM兵器。对于公国军而言『GUNDAM』之所以成为威胁是因为这台机体兼有压倒性的机动性以及战舰级的破坏力。于是公国军的技术阵将“Gelgoog”作为“超越GUNDAM”的MS并加以完成。
MS-14S Gelgoog
作为一年战争末期的杰作机MS-14Gelgoog,其诞生并非一日之寒。它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曲折后诞生的,也正因为这样,Gelgoog能作为Gelgoog而存在。
成为Gelgoog的开发基础的机体是MS-06R-2和06R系的最终型即MS-06R-3,也可以说是MS-11等机体。Gelgoog是从事上述机体的开发的技术人员集中在一起开发,公国军的MS开发负责官员直接指挥其开发的机体。实际上,虽然MS-14的基本航天技术是吉恩尼克社『ZEONIC』的,但其装备的推进器一类的零件是援用了兹玛德社『ZIMMAD』的技术,而开发了其MS用武器的是MIP社等社也在Beam Rifle开发期间被编入MS开发局,OEM生产(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生产=生产商只负责生产过程,营销风险、资金风险全部由销售商承担。作为补偿,销售商拥有销售商品的冠名权。)着几机种的同系统机体。另外,借由各部品的恰当调配,各制造商也变的能够进行独自的许可生产。由于这台机体的各部位是独立的构造,生产自身也能分块进行。正因如此,可以生产的零件先行作为部件供给使用,短时间内的正式量产得以进行。
当初先行量产的25机MS-14跟从开发代号被称为“YMS-14”以表示试作机。装备了高机动型推进器背包的被称作『MS-14B 高机动型Gelgoog』,都与普通的机体区别开来。另外,装备了——用于代替开发推迟的Beam Rifle,转用自水陆两用MS的BEAM炮技术使用背包方式的——Beam Cannon的『MS-14C GelgoogCannon』等也是当初便加进开发计划里的。又因为有以王牌机师为中心配置的机体,为了与B、C型区别开,保持基本式样的这些机体被称为『MS-14S 指挥官用Gelgoog』。而由于夏亚·阿兹那布鲁大佐受领的机体被做了赤色涂装,也不能否定其是为了模仿当年的乘机06S的说法。被先行量产的这些机体,虽然可以说这些机体“都是YMS-14”,但这是因为多个部门参与了开发,出于方便安上的称呼。对于机体,似乎也因频繁发生技术负责人与多个项目有关的情况而引起过混乱。实际上,先行量产的B、C、S型以及量产机的A型,全都是“MS-14”。
由于Gelgoog是被设计为发挥扎古以上的泛用性的机体,因此以最少的选项装备数量完成了多样的战术的对应。基本上以无选项装备状态即可发挥最高水准的性能,但考虑到地上的投入以及特殊任务的对应,于腕部装备了作为辅助推进器的喷射引擎。于是,为了对应需要庞大初速的一击脱离等作战的高机动型的背包等装备都能通过背部面板进行换装。比如说扎古系的机体即使是这种程度的变更,内部零件的交换以及各种各样烦杂的微调整也是必要的,而Gelgoog的话基本上可以以无改造的状态将选项装备装着并稼动。
顺便一提,没有受到在战争末期开发的影响,Gelgoog仍有多种衍生机存在。这据说是由于将作为基础设计的各部零件和模具分散开生产是可能的造成的。比如说原本预见到在与Gelgoog的竞争中落败的MS-15Gyan系的机体生产的工厂流用规格上能够并用的部件等,只要拥有这种程度的技术力和规模,都可以以各自的零件为基础,独立组装机体。另外,也有一个融合了MS-14和MS-15的长处,从公国军的MS开发局得到MS-17的开发编号的别的机体的计划,据说也有为了这台机体将其部件供给计划先行并推进了的工厂。为此,据说有流用了一部分建造了Gelgoog等几个机种的MS-17用生产线存在。于是,迎来终战以及那之后,经由联邦,或者说经由公国军残党之手,Gelgoog系谱的发展并没有半途而废而是继续进行着。
Gelgoog在开发伊始便想定了各种选项装备。虽然基本上无选项便可发挥最高水准的性能,但考虑到地上的投入和特殊任务的对应,在开发阶段想定了将高机动型的B型和装备了加农炮装的C型作为衍生机。之后建造的更多别的型号也依照惯例在末尾以编号或记号进行判别。B型的机体等,也因强尼·莱丁少佐等机师搭乘过而为人们所熟知。
一年战争末期的杰作机MS-14Gelgoog在先行量产型的生产前后,用生产了A型83机、B型67机、C型15机并投入了实战。但是这些数值只是各种资料的平均值,终战时也存在着记录了相当于122机C型的未组装部件存在的资料。特别是因为存在维持Beam Rifle的搭载,以分散制作的部件为基础独自组装机体的工厂,所以并没有受战争末期开发的影响,除了存在多数的衍生机种,吉恩残党也保有不可忽视的相当数量的同系机。
MS-14S
(夏亚专用Gelgoog)
一年战争末期被投入实战,将公国军最初的Beam Rifle作为其标准装备。夏亚专用机是先行量产的25机中的一机。
MS-14B
(高机动型Gelgoog)
在背部面板装备了为了对应一击脱离作战必须的庞大初速的高机动型背包。这种型号在先行量产型之中也比较多见。
MS-14A
(量产型Gelgoog)
截止一年战争结束,在各地仍存在式样不同的衍生机,是正式量产开始之后生产最多的机体。
MS-14C
(GelgoogCannon)
代替开发延迟的Beam Rifle装备了Beam Cannon背包的型号,头部装备了对应长距离炮击的辅助监视器。
脚部推进器
可以说是06R系直系的Gelgoog和R系同样的,将脚部全体作为巨大的矢量推进单元『Vernier Thruster Unit』。另外根据06R2型的实际运作数据,也计划进行更高性能化。
装备在Gelgoog的脚部的推进单元原本计划流用当初开发的吉恩尼克社『ZEONIC』制用于MS-11的产品,而实际上其从被06R2型使用开始到Gelgoog完成的期间也进行了改良。由于推进器总推力的上升,决定在腰部裙甲采用兹玛德社『ZIMMAD』制喷口的技术,将其改为06R3型用单元作为先行试作机共同开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Gelgoog可以说是将公国军MS开发的技术总动员后开发的机体。另外,虽然06R3型现在被看作是Gelgoog实质性的原型机,但其原先只是从仅建造了4机的06R2型中选出一机作为测试床改装后的机体。06R2型之所以被认为『外观和“扎古Ⅱ”一模一样但内部完全判若两物』,可以说仅仅是由于“扎古Ⅱ”的继续存在的对照性言论。
身体单元&主发电机
Gelgoog的身体单元和扎古的存在巨大的差异。首先驾驶舱模块和主动力炉的配置被彻底更正,实现了更进一步的机能上升。这个身体单元采用了模仿联邦制的RX型,分割为三个大模块的构造,在有效地提高了机体的运动性的同时,更提高了机师的生存性。另外,这个身体的分割构造在生产性方面也颇受欢迎,借此构造使得Gelgoog各部位的生产据点能够分散开进行生产,作为『工业制品』也是非常优秀的。发电机以水陆两用MS所采用的派生型为基本,拥有和目前为止的MS完全不同的出力。再加上新的冷却装置也开发成功,BEAM兵器的连续使用以及复数同时运作成为可能。另外Gelgoog也将更容易地获得扎古所持有的泛用性作为目标。各部的单元化是其中最甚的,从扎古的运用中明显体现其重要性的各种选项换装等都在初期设定阶段便设计为可能。反过来,将背部的背包和喷嘴废弃,采用了对应各种用途适宜换装的背部构造。这正是在06R系的开发过程中积极的采用专业技术的结果——背部即使没有主推进器也能确保基本的机动性。实际上补足了BEAM兵器开发迟缓的C型的加农炮装以及高机动型B型的推进器背包等都确保了和“标准装Gelgoog”的互换性。再加上由于背面的构造变的平坦了,使得大型盾牌的携带等选项装备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比如说出击炮击战时在背部装备盾牌使机体背面的耐弹性提高,近接战斗时通过机械臂装着于腕部,作为防弹以及对应白刃战的装备使用,使战斗的自由度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