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funlimit 于 2009-5-28 18:49 发表
那么干脆别看动画了
动画全部都是可以被推翻的东西,完全没参考必要,不管里面说了什么画了什么统统多余的
你想这样认为就自便
你到现在才觉悟这一点么? 画面是最靠不住的媒体.高达之类日式SF是建立在文字设定之上的,画面只是辅助和商业化的产物。
关于IF的"进入IF内侧的攻击无效"确实你把枪口军刀顶到对方身上去开火(螳螂破坏IF发生器的那个方式) 是确实有效的,因为IF无法干涉这样近距离的粒子流. 但是关于在IF内"开火"无论是在设定中或是小说,动画中都没有类似表现. 否则的话IF装备机就没有必要巴巴地把武器留在IF范围外.或者使用实弹武器.
关于IF的塑型,只用一个数据就足够了.1300~1400KW级别的MS能维持的光束军刀这样的小型IF塑型只能提供0.4MW前后的功率。 而GP03D的39MW的出力如果需要塑型维持IF,以这个比例或者说以这个比例1.5的能耗比完全不足以抵抗舰艇的15MW光束.
至于BYG ZAM高达140MW的功率,采用电磁塑型还有一定可能性但是却没有相关的结构.从开放式炮身,光束炮的加速收束环以及光束盾牌我们可以看到,要"塑型"IF,必须有形状对应的发射口.无论是螳螂也好GP03D也好BYG ZAM也好都没有这样的装置.
这是利用电磁板阵和M散布装置的M飞行系统阵列.这样才能把IF导向和塑型.没有类似的结构是无法塑型的。 而M粒子作为一种离心式辐射的高速粒子本身就是必然以球型散布.
从IF发生器的布局位置和火炮位置本身就能推测,这是最基础的军事爱好者应有的素养.而不是拿着动画画面在那里喷
IFB的原理是极端提高一小区域内的M浓度形成足以拘束光束的IF,以M粒子的扩散结构,超出这个范围就无法影响炮身的IF发生和MEGA粒子流,这就是"空隙", 象螳螂将IFB发生器设计在肩根部就是为了保护躯干,并露出炮身.
至于尾部的IFB这样的位置,主要用于保护后半身,在不使用后尾炮的时候启动,要使用时关闭也很正常
[
本帖最后由 David-Lee 于 2009-5-28 19:1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