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HE-O 于 2009-9-23 20:23 发表
在现实世界里,人和电脑程序乃至人工智能完全不同。人的认识过程是能动的,通过不断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完成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同时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简单的说,就是符合哲学基本规律“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同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考方式的模拟,并不具备与物质世界能动的能力,也就没有认识的过程,不会拥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也就无法形成人格。
所以人脑和电脑之间能动与否的区别不是你想象的区别那么小,而是确立人作为智慧生物而不被人造物主导的关键所在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看,现在的人工智能其实实现了一些低级生物的思考过程,而产生了类似低级生物的意识。当然像虫子、微生物,甚至单细胞生物这样的生物有没有意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必然与我们人类的自我意识完全不是同级的。但是以人类的角度去衡量和区别意识的存在,这是否是一个误区?就像人类自己把自己叫作“人”,和其他生物之间划了条线,“意识”在人类的主观下其实也可能只是“人类的意识”,其他生物也存在与人类不同的“意识”。比如人和狗交流熟了,可以承认狗自身意识的存在,但狗的意识也肯定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更低级的生物其实也有意识,只是这种意识在人类眼里太简单机械,根据眼前的环境作出反应就已经是其意识的全部。
那么这样低级的意识和人类意识有什么关系?这一点联想到人类自身由受精卵开始的生长过程就可以想到,其实人类自身的意识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一种积累,即使是出生后自我意识也不是与生俱来。有谁记得自己产生“自我”是从什么时候起?是忘记了,还是因为当时的意识过于简单,而使留下的记忆信息在现在已经完全无法解读?
所以人工智能可能只是太简单,而并非没有意识,是与人类观念下的“意识”相差太远所以不被承认。但是这种意识也可能已经是人类自身成长中的一个阶段,所谓“能动性”其实也可能只是意识复杂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特性,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也许在这里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