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现代脑电生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脑波活动主要分为四组模式:β、α、θ、δ,脑波活动的某一模式与特定的情绪状态相关联。国际上对脑电图的分类有几种分法,这里采用的是频率分类法中的Schwab分类(1951年):
β波:频率大约在14-30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紧张状态。
大多数人清醒时,对外部环境敏感;情绪激动,焦虑不安;警觉、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从事高度智力活动;活力激发。
α波:频率在9-13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放松状态。
大多数人平静,闭目养神时;大脑清醒放松,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工作不易受外界干扰;积极的情感状态,精神清晰
乐观;压力和焦虑降低,中止不良情绪循环;平静放松,恢复活力。
θ波:频率在4-8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深度放松状态;浅睡眠状态,也称沉思、冥想状态,潜意识状态。潜意识易受暗示;创造力、灵感突发;感悟,富于直觉;加速学习、记忆。
δ波:频率在0.5-3Hz之间。人的精神状态:睡眠状态。最低的脑波活动,人在深度的无梦睡眠时才会出现。有时发现于相当老练的沉思者。
γ波:频率在31Hz以上。每个希腊字母代表一个波带,θ波和δ波称为慢波,β波和γ波称为快波。β波还可分成低β波(β1)和高β波(β2)。
屏蔽的达到则是通过米氏粒子排成的I立场晶格屏蔽长波辐射,衍射和偏振(Diffraction and Polarization)波长与自身大小相近的波:
The disrup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due to the small lattice of the I-Field creating fringes that long wave lengths cannot penetrate, and that diffract wave lengths that have similar distance with the fringes. This Diffraction and Polarization process disrupts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这里对低频长波辐射的阻断原理并没有明确给出,根据猜测,结合米氏粒子的性质:接近零质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微小粒子,应当可以看作一个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结构... 而在电磁波射入电离层之后的折射可以参考中波的电离层传播。长波和超长波由于其特性将被吸收。
括号内容可以忽略不影响整体论证[一般把电离层看作异性的色散介质,即磁波和电波分离考虑,之后的折射率单纯决定于电波频率、电子浓度,碰撞频率,目前似乎仍然没有公认理想的算法公式,这里给出可以计算的非均匀等离子体趋肤深度公式趋肤深度公式
= = 推导不会抱歉...]
这样,无线电的主要频率波段被准电离层结构的各种复杂的因素所扰乱,已不可能正常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波段:甚高频电波波段,即雷达的主要工作频率,是可以穿透地球电离层的,那么,要偏振甚高频电磁波,I立场的偏转率需要达到一个相当的强度。因为I立场具体的物理参数并不存在,要确实计算也变得不可能。同样,远距长波无线电通讯也难以实现。
对于高频电磁波,设定中给的解释是I立场的晶格对其产生衍射和偏振,这部分就相对容易解释了。具体衍射公式sinθ=mλ/a (Fraunhofer diffraction和Fresnel diffraction)以及2dsinθ=mλ(Bragg Condition晶体对微波的衍射) 和I立场对长波的屏蔽相同,没有统一线性的排列规则的I立场晶格所产生的衍射和偏振是无法计算的。
在这个区域内有重要意义的波段为红外线(波长0.75µm-1000µm)。这样原距离热红外成像将变得相当模糊和不准确。导致热追踪兵器和红外成像瞄准的战车等兵器无法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