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老贴搬运]承前启后的白色巨人———RGM-79C [打印本页]

作者: Robin567    时间: 2009-12-11 00:01     标题: [老贴搬运]承前启后的白色巨人———RGM-79C

前言

U.C.0079年终战前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随着战局的发展,地面联邦军开始了大反攻。凭借其雄厚的工业体系为后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生产了万台以上各型的MS,其中产量最大的莫过于RGM-79吉姆系列(加上派生机在内有3800台以上)。由于地球联邦并非一个集权的政体,当时RGM派生机的开发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举个例子来说,同是以RGM-79为编号,陆战型的RGM-79[G]与Lunar II先行量产的RGM-79[E]差别就相当明显。),各地自行生产的吉姆系列,虽然基本是以贾布罗的RGM-79为蓝本,但是由工艺、成本等带来的问题导致了零备件通用性极低,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的零件公差相当大。一定程度上动力炉的出力是由当地的技术水准决定的,因此更是五花八门。在星一号作战行动中,若是没有联邦军那高效、庞大且甚为复杂的后勤保障体制的支持,难保这支由十多个不同型号MS所组成的庞大军队将会瘫痪在半路上。

      但在战后,MS型号庞杂繁复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小批量生产的MS零备件不但采购价格昂贵,还要占用大量的战略资源储备空间。同时MS本身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由于星一号作战中大量需求MS,赶工的结果导致一部分根本没有达到出厂标准的MS实质上也被应用于战场上。短期的使用和高度消耗并没有把这些问题立即暴露出来,而在战后机体寿命根本不堪战后的使用。战时为赶工而大量生产的MS其低劣的性能和换代问题,深深困扰着战后的联邦军。

    虽然吉恩吉恩已投降,但在地球圈潜伏的吉恩残党数量还是相当之多,这不得不引起联邦军的注意。为了对付这些吉恩残党和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联邦军依然需要保有相当数量的战斗力。特别是在U.C.0081年8月15日,迪拉茨借吉恩公国国庆节之机开始掀起暴乱活动。
这一事件促使了U.C.0081年10月13日,联邦议会表决通过了“联邦军再建计划”。 “联邦军再建计划”的内容包括了军队整合、扩建、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并以建设宇宙军为优先。在米诺夫斯基粒子的作战环境下,联邦军的MS是作为整个作战系统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作为配套工程联邦军出台了以“吉姆强化计划”为基础的一系列发展计划,并作为“联邦军再建计划”的一部分来实施。

“吉姆强化计划”的内容包括统一外接装置、零件、武器接口,统一贾布罗系和Lunar II系两种技术,以旧有吉姆为基础,改进旧有吉姆的缺点,增强旧有吉姆的性能,这样可以省下巨额开发费用,降低成本。作为对一年战争后期对联邦军MS技术上发生的问题做出回馈的产物,以高性能化为目的,生产统一规格的RGM-79C作为在战后主力MS量产前的过渡产品,先逐步替换目前型号相当混乱的MS部队,同时利用这样的技术改进保留部分高性能MS(注1)。

虽然属于过渡机型,然而RGM-79C作为地球联邦军在一年战争后首款装备全军的主力MS,在80年代初期装备部队后,以其优异的可维护性、通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军队内部的广泛赞誉。

图1  通常红色涂装的RGM-79C为宇宙军使用



一、从RGM-79[E]到RGM-79C

其实早在U.C.0079年一年战争的末期已经有以RGM-79[E]为基型的RGM-79C极初期型出战的纪录了(注2),在战后官方纪录上把这个在79年12月出现的这个批次的79[E]加强版称为RGM-79C Block1。

直到9月底,月神2号(Lunar II)才获得光束军刀的实物并加以研发。RGM-79C Block1基本上还保留着RGM-79[E]大部分特征,但增加了大功率通信天线和月神2号(Lunar II)方面期待了很久的光束军刀。RGM-79C Block1赶上了当年12月25日的所罗门战役以及其后的阿•巴•瓦空战役。

RGM-79[E]是完全在“量产GUNDAM”的思想下的产品,在单机价格和复杂性上比普通RGM-79高不少,其后的RGM-79C Block1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前辈的特点,由于结构复杂和价格昂贵仅在战争中有少量的生产和改装。

现在,多数被认知的RGM-79C都属于U.C.0081年10月统一了规格数据后以RGM-79C的名义生产的 Block2和其后批次,借助战后整合的技术资料以及在战争中获得的实战数据,成为了一种兼顾成本与性能,相当重视生产性的机种,相对于RGM-79C Block1作出了不少性能与价格上的妥协。作为一款全军通用的主力MS,采购价格一直是军方与议会争端的焦点所在,历史上由于预算超支而议会遭到削减甚至裁撤的项目不胜累举,单价、采购数量、可靠性等问题再次被摆在桌面上。此时,多数靠着军品生产维持经营的企业却由于战后军方订单的急剧缩水而大量裁员,以往那种机器昼夜轰鸣的日子一去不回了……

不得不承认这是商人的嗅觉敏锐使然,此时,刚刚收购了旧吉恩吉恩第一大MS制造商吉恩尼克(Zionic)公司以及兹玛德(Zimmad)公司部分的阿纳海姆公司(Anaheim Electronics Corporation,以下称AE)却凭借其在民用重型机械制造业上的丰富经验来涉足军用MS业务,并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在兼并了另外一些具有军方背景的企业之后,AE在短短的数年内成为联邦军的主要军火供应商,虽然在背地里也有AE与吉恩残党私下媾和的传言,但是这基本上也被大宗的军火交易的利润所掩盖。理所当然的,AE顺利取得了对RGM-79C改进和制造的订单,得益于高水准的管理模式和高超的制造技术,生产成本得以控制在一个令军方相当满意的程度上。高度的性价比以及可靠性使大批量装备成为了可能。这个项目也由此造就了以后数十年间AE的MS事业部在业界内不可撼动的技术优势和制造规模。

二、机体结构

1.头部
为了在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进行一定距离的通讯和数据传输,受到吉恩制MS头部角状天线的影响,一年战争末期的联邦制MS中多采用头部加装棒状大功率天线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受到战争末期高性能MS的影响,RGM-79C的头部承袭了RGM-79D和RGM-79G的设计,也在头部左侧设置了多用途天线。头部取景器也采用了双眼加头顶主摄影机的结构,增加在战场上的视野。在一年战争中联邦军深刻的体会到,在3千米内的中近距离作战中可视范围的大小比能看多远重要的多。

为了兼顾生产性,对光学仪器和传感器的选用上有所简化,但由于导入了新的模块化技术,探测距离也达到了6300米,最大限度满足了基本需要。但根据任务需要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头部传感器和镜头模块的配置进行调整。相对这方面的简化,在近战中使用频率很高的ASG86-B3S IV 60mm火神炮在弹药装载量有所增加,在射击精度和威力上也比战争中的有所提高。

图2


2.躯干部位
核心战斗机固然能保证座舱内驾驶员极高的生存率,然而高昂的价格和复杂的结构使其无法大规模应用于量产机之中。作为一种对已有机体的改进型,RGM-79C还是保留了基本的核心结构。RGM-79C无可奈何的继承了一年战争中MS的便准式座舱,这样的座舱环境对于驾驶员而言并不舒适,相对U.C.0085年后出现的全周天座舱,后者简直像是驾驶着MS去度假。拥挤的驾驶舱内密布着各种设备,给驾驶员留下的空间并不大,坐上座椅之后驾驶员的腿只能踩在座舱边缘的踏板上,没有多余的空间供其活动。这对于长时间作战是相当不利的,在安全性上,只要座舱的装甲受到冲击导致变形,就极有可能对内部的驾驶员构成伤害,导致整机失去战斗能力。(注3)

在动力炉功率的选择上,AE将原本1390KW的动力配置缩减了近10%,对于无需使用光束步枪的MS而言,1250KW的动力配置已经可以满足本身的动力需要,对冷却系统的负荷也相应较低。背部主推进器采用了同系列RGM-79D采用的4喷射口方案,一方面提高了中弹后回航的安全系数,另外由于4喷射口可以做独立调节,实质上对机动性的提高也有帮助。在后腰部增设了一组推进器,其上还可以当作武器挂架使用,这是在以往的联邦MS上是难以见到的。

图3

座舱盖的开启方式类似于同时代的联邦战斗机

图4

可以看到座舱内其实非常狭窄

3.手臂
由于RGM-79系列都采用了Field Motor的驱动方式,因此机体内部的管路大大缩减,对于装甲的布置非常有利,在拥有高可动性和较低的损耗率的前提下,对整个机体的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远航的舰艇上不必准备很多零件,到时只需准备一些备份的单元就可以了。
经过对装甲外形的研讨,最终决定采用可以快速拆卸外装甲的类型,便于整备班快速检修和更换零件,对于维持高出勤率相当有益。当然,在手掌上的武器接口才是关键,这直接关系到统一标准后的武器是否可用。

为了加强机动性,在肩部装甲侧面,79C设置了姿态调节喷口,借助这样的措施,其空间横向机动性得以提升。

图5


4.腿部
作为一款泛用型MS,腿部是在重力下行走的关键,上半身近40吨的重量可不是儿戏,同时也是宇宙机动中AMBA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奥德萨首批投入的RGM-79就曾经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导致故障,近半数丧失战斗力。通过对RX-78-2的使用数据和RX-78NT-1的使用状况,MS小腿的金属疲劳情况远远低于计算值,因此在原本是受力结构的在小腿部增加了燃料箱。由于依然是采用固定架构设计的MS,为了保护更好的保护位于小腿的动力炉、推进器同时也是作为整台MS的与骨架一体的受力结构,腿部的正面装甲相当厚实,即使是脚踝这样的活动关节也被施加了可随关节运动的装甲。由此带来的腿部活动性较差的欠缺也是无奈选择,人造的机械在灵活性上根本无法与造物主进化了数十亿年的杰作相比相比。

不过相对于灵活的手臂79C的腿更注重于对承重骨架的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由于模块化概念的引入,在更换一些模块(例如地面使用的空气滤清器等)之后就能让机械腿去适应各种环境。

图6


三、武器

在战后,光束武器的威力虽然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但是由于产量低、造价高昂、E-CAP需要专门设备补充能量等原因,其造价令任何一方都没有资金大量装备。加之当时装备最多的BR-M-79C-1扩散光束枪,在远距离收束不良,在大气环境下威力减弱等原因,于战后被部分搁置。
以至于大量装备的实弹武器在此期间大放异彩,以低廉的价格、高度可靠性及巨大且丰富的弹药库存量占据了当时联邦军MS制式武器的大部分市场。


HFW-GMG•MG79-90mm机枪
这是一种在战争末期由霍利菲尔德武器公司(Horiford Weapon Corporation)开发的无托式机枪,好处是可以不用缩短枪管长度就能有效减短整枪的长度和重量。(虽然被称为机枪,其实冲锋枪的称呼更适合MG79。)
MG79使用与舰用防空炮相同的弹药,采用电动供弹方式,结构简单,拥有极高的可靠性。握把位于全枪的重心上,便于持有盾牌的MS单手把持。与同口径的MMP-80相比,联邦军的90毫米穿甲弹长径比更高,药筒体积也更大,弹道低伸,在穿透能力上也更为出色。在光束武器尚不普及的年代里,90毫米炮弹的威力是值得信赖的。
标准型弹匣为20发,弹匣内所有弹药打完后空弹匣会被自动弹出,便于再次装填。在实际作战中,20发弹匣暴露出某些不足,由于缺乏有经验的MS驾驶员,菜鸟们经常扣着扳机不放直到弹药打完。过多的长点射使得20发的标准型弹匣在火力持续性上总是令人感到不安,因此战争中还有配备有大容量弹匣和弹链的供弹具,但较重的供弹很容易破坏整枪的平衡,以至于失去应有的射击精度。
战争末期的生产型与80年后的生产型在造型上有细微差别,80年后的生产型可能是出于安置大容量供弹具的考虑相比79年末设计之初MG79就是为了与对方MS作战,通常情况下只配备穿甲弹。在不降低可靠性的前提下,80年后的生产型整枪的工艺和成本也有所简化。
生产厂商的霍利菲尔德武器公司(Horiford Weapon Corporation),虽然是曾与八洲重工(Yashima Heavy Industrial)并列为双璧的名门兵器制造商,但由于该厂商对实弹兵器太过执著,因此并未投入光束兵器的开发,结果在一年战争之后,业绩便逐年恶化。最后终于在U.C.0095年时,被AE收购,就此在历史上消失。

图7


LWS-GR•GLR 90mm Long Rifle
LWS-GR•GLR 90mm Long Rifle是一年战争早期联邦军月神2号(Lunar II)为联邦军先行量产MS(First Productiv)所战时临时改造实弹武器。与同期在地球上的先行量产MS所搭载的八洲重工(Yashima Heavy Industrial)开发NF•GMG-Type37 100mm MG不同,LWS-GR•GLR 90mm Long Rifle完全是对现有90mm舰载防空炮进行了MS搭载修改而来,这点很大程度在于月神2号(Lunar II)当时被封锁的窘境有很大程度。月神2号的MS大多来自于俘获和收集的吉恩军的MS极其残骸,也就是说MS对被包围中的联邦军来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所以LWS-GR•GLR 90mm Long Rifle可以说是进行了相当现实的必要改造。由于技术和生产能力的限制,没有使用之后的制式弹匣,沿用舰艇上使用的120发容量大型弹匣,有很大程度考虑到了高负荷频繁的反吉恩军侦察任务,也启发于吉恩军当时的弹鼓的影响。延长枪管和膛线来提高了射程和精度,而独有的脚架设计,也适用于凭借月神2号(Lunar II)表面岩石,被当作炮台那样进行高精度狙击或火力压制平台。由于战争中期的贾布罗(Jaburo)系MS开始量产,在技术上得到补充的月神2号(Lunar II)系MS也开始使用贾布罗(Jaburo)系主力开发的光束武器。而LWS-GR•GLR 90mm Long Rifle很好的填补了联邦军从实弹武器向光束武器过渡的宇宙战主武器的角色。

图8


H-Baz-80-AE/Ver.005 360mm Hyper Bazooka
这是由一年战争中由Blash•XHB-L-03/N-STD 380mm Hyper Bazooka通过口径优化而得来的产品,相比前者H-Baz-80-AE/Ver.005可以在与380mm弹药威力相近的状态下多携带3发火箭弹(7+1发,即弹匣7发,弹膛内1发)。通常装备杀伤榴弹、多用途破甲弹以及对付MS专用的碎甲弹。H-Baz-80-AE/Ver.005类似于步兵使用的无后坐力炮的放大版,为了弥补火箭弹精度的不足,在弹膛内刻有膛线,使得炮弹在出膛后以一定速度的旋转保持弹道的稳定(实质上受到加工精度和初速的影响,命中率依然是个问题)。由于不受旋转逸散的影响,尘封近一个世纪,被认为威力欠佳的重型碎甲弹再次大量使用于战场上。

虽然存在装弹数较少、火箭发动机固有的特性导致弹道性能不稳定、初速缓慢、容易受到横风的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在光束武器并不普及的年代,对于MS一击必杀的火力优势和丰富的弹种选择还是得到了相当多驾驶员的喜爱,通常在攻坚任务时充当MS小队的火力核心。此后同型号的武器一直沿用下去,通过不断的改进,在0085年前后成为了RX-178 GUNDAM MK2的主要武器——H-Baz-85-AE/Ver.009 360mm Hyper Bazooka。

图9


BR-M-79C-1扩散式光束枪
BR-M-79C-1扩散式光束枪,是地球联邦军为了给首批量产型MS RGM-79使用而开发的武装。关于吉姆的武装,也有90毫米机关枪这类的实弹型武器被开发出来,但是对最早掌握光束武器小型化技术,也就是E-CAP的联邦军来说,则决定继续进展开发高生产性的光束武器,并配备给量产化的吉姆使用之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所开发出来的量产型的试作武器,就是BR-M-79C-1扩散式光束枪。

扩散式光束枪的构成组件上,I-FIELD收束器(光束武器的枪身)的长度被设计成短到极端的程度,使得发射出去的光束收束率降低,在近距离就能扩散开来。这是为了使近距离战斗时的命中率能提高,所以用类似喷雾器喷射的方式控制光束让其范围扩大,所以才会据此命名为扩散式光束枪。缩短I-FIELD收束器也使得枪支本身得以小型化,间接提高了生产性。不过,因为在短程距离就扩散开的光束,只要超过中程距离以后,威力就会明显的下滑,所以在实用性上多少有些缺点存在。即使如此,高生产性的扩散式光束枪还是配合吉姆的量产被大量的生产出来,配备给各级部队使用。

另外,扩散式光束枪除了BR-M-79C-1这编号之外,还有GSc-L这编号存在,这是因为只靠开发这支枪的波瓦(Bowa)公司,生产速度将会赶不上需求,所以部分授权交由AE生产的枪支则是使用这个型式编号。就像吉姆与扩散式光束枪的例子,联邦军对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的制品,授权开发厂商之外的企业代工生产的状况非常得多,型式编号的复杂化似乎也造成现场数次发生混乱。

图10


四、RGM-79C的衍生型号

自RGM-79C问世以来,优良的整备性能和模块化的构造,使得79C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许多新武器的测试工作和机体改进计划也以79C为测试平台而展开。

1、悲剧的Powered GM
U.C.0080年代初期,在联邦军的高云将军的倡导下,AE开始进行一系列的高性能MS的试作工作也就是,90年代后期所解密的GP计划(Gundam Development Project)。鉴于RGM-79C优异的扩展性能,被具有传奇性经历的AE先进开发事业部(通称Crab Works)选用,作为测试RX-78 GP01动力炉的测试平台,用以为整个系统工程收集测试数据,通称RGM-79 Powered GM。

由于装置了高功率的动力炉,Powered GM的冷却系统在79C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胸前的双重吸排气口构造,数年前RGM-79D、RGM-79GS等机体也采用过相同的构造,虽然暴露出防护不足的问题,但如此能够获得更好的散热效率。但仅仅这样对于Powered GM动力丰沛的心脏而言还远远不够,于是大型化的推进器背包也增加了吸排气窗口。即便采取了众多改良措施,冷却系统依然不堪重负,Powered GM也只能将动力炉输出功率限制在最大输出的2/3上,最大只能达到1650KW的功率。

Powered GM装置的动力炉和推进器使得它看上去比普通的RGM-79C厚实得多,同样大型化推进器赋予了Powered GM比RGM-79C增加了30%的推进力,超过1.0的推重比令Powered GM可以不借助跳跃的助力,就能轻轻松松地进行垂直爬升,并有富余的推力进行各种机动,推进器的持续工作时间也比旧有型号有了很大提高。Powered GM凭借高度的机动性可以迅速获得战场优势。然而,过大的输出功率会让这种临时改装的冷却系统不堪负荷,最终可能导致机体本身过热,其中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注4)。

由于不可抗拒的引力,Powered GM在空中滞留一定时间后还是会沿着抛物线下降,这一点早就被预见到了。Powered GM在小腿上安装了大型缓冲机构,以应对下降时强大的冲击力。

这一时期AE制造了数套Powered GM的改进套件用于对RGM-79C的改装,此时的AE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单独对于GP01数据的采集了,将这样数据用于对RGM-79C的改装计划也列入了考虑范围。若干改进套件,几乎全数被交付给了位于澳大利亚的特林顿基地和北美的奥克兰(Oakland)基地。配属奥克兰基地的一台Powered GM在事故中烧毁后,剩余的均移交特林顿基地进行测试。不幸的是,特林顿基地的Powered GM几乎全数毁于U.C.0083年10月13日夜晚的“试作二号机强夺”事件中,余下几乎都在“迪拉茨事件”后遭遇封存或销毁,日后也没有被启封使用的纪录。

图11 正面


图12 背面


2.U.C.0083年后的GM Kai
让我们把时间转换到“迪拉茨事件”之后,虽然是作为过渡机体使用,但此时产量超过3000台的RGM-79C已经替换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旧型机体,成为实际意义上联邦军的主力机型。在U.C.0083年前的生产计划中79C只是作为下一代MS出现之前的过渡产品,由于“迪拉茨事件”导致数年内北美的粮食产量锐减及其它附带效应,刚有起色的经济又遭遇到空前的打击。加上TITANS的成立挤占了大量预算,联邦议会对军方提出的下一代MS全面换装计划抱持谨慎态度。最终军方选择了妥协,协议的结果是通过对现有MS进行全方面的技术升级来提高其作战性能,并以这个标准在不更换生产线的前提下继续生产RGM-79系列MS,升级后以及后来达到升级标准的RGM-79系列被统称为RGM-79R。由于当时的生产线几乎都在制造RGM-79C,因此之后多数生产型的RGM-79R都带有RGM-79C的外观特征。虽然无法达到联邦军对下一代MS技术标准的要求,但是对元气大伤的联邦军而言这样的改装总是寥胜于无吧。

为了验证升级效果,U.C.0084年隶属TITANS亚历山大利亚级(Alexandria class)重巡洋舰阿斯旺号(Aswan)的测试部队TITANS TEST TEAM对编号为RGM-79CR的高机动型MS进行了实战测试。

RGM-79CR是以RGM-79C作为原形进行升级工作的,其主旨是提高MS的机动性能、火力包括整体的航电系统和火控系统的性能提升,并没有完全按照RGM-79R的标准进行完全的改装,只是为了验证以次标准改装现有装备的可行性。为了配合火控系统的提升,其胸部左侧以及背包右侧都有突出的辅助光学探测器,配合光束步枪,在空间战里可以获得较为令人满意的远距离命中精度。同样出于安全考虑,动力炉并没有达到RGM-79R大于1500KW的标准,只是将其输出限制在1400KW的水平上,为此右胸上侧增加了一组冷却用的吸排气窗口。腰部装甲改为可以加挂弹药的设计。

小腿部被再次修改,以容纳新增加的3个姿态调节喷口和紧凑型燃料箱。基于RGM-79N的使用经验,其跨部增加了姿态调节喷口。这样的改装在后来RGM-79R的身上几乎没有看到过,相信是为了增加RGM-79CR的空间机动性而从RGM-79N的备件中临时改装的。

得益于布拉修(Blash)公司牵头的E-CAP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RGM-79CR的武器已经升级为可替换E-CAP的光束步枪(注5),相比同时代的MG79型机枪,其火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在U.C.0085年的一年中在TITANS TEST TEAM中测试了多款RGM-79R验证机,均以RGM-79C改装而来,包括采用RGM-79SP头部瞄准具的狙击型RGM-79SR GM Sniper III,换装大型天线和光学摄影机的RGM-79EW EWAC GM等。

图13 图中为T3部队所使用的RGM-79CR以及RGM-79SR


3.RGM-79C Ver.0085
U.C.0085年,RGM-79R的换装工作如期展开,一些TITANS所属部队开始了RMS-106 HIZACK的换装工作,而半数以上联邦军部队依然在使用RGM-79C。

此时的RGM-79C并没有作出很大的改变,只是在武器装备上得以改良,基本淘汰了火力持续性不足的MG-79型90毫米机枪,换装了与RGM-79N和RGC-83相同的30发直弹匣的MR-82型90毫米自动步枪。根据.U.C.0083年,“迪拉茨事件”中对吉恩残党MS命中数据来看,使用穿甲弹可以在任何方向上击穿MS-14F的装甲。

U.C.0084年,处于吉恩残党和宇宙海盗活跃区域的所罗门宙域的金米岛守备部队的RGM-79C开始先行进行大功率动力炉的换装作业,由于采用RGM-79R的技术此时1500KW的动力炉和冷却系统已经可以安装在RGM-79C上了。采用改进后的扩散式光束枪,有效射程扩展到4500米。增强火力后的79C编队通常担任通行于所罗门宙域补给船队的护航工作,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威慑效果。当然,有时候也有例外的状况。在此之后的一年内,由于守备部队出勤率相当高加上资金问题,其后的升级措施包括航电系统、火控系统、骨架和姿态调节喷口的安装工作都被暂缓进行。

图14


图15 MR-82自动步枪


至U.C.0086年为止,这批RGM-79C的升级改装为RGM-79R的作业才基本完成,至此联邦军的79C基本都顺利的升级为RGM-79R。此后的换防中,担任金米岛宙域警戒任务的MS都换成性能更好的RGM-79Q。

4.教练机
U.C.0085年,地球联邦军开始采用由诺克顿陶瓷(Nocton Ceramic)公司(注6)开发的教练型MS训练驾驶员,得益于RGM-79C优秀的扩展性,TGM-79的开发相当顺利。
诺克顿陶瓷公司一共生产了两款教练机,分别是单座型的GM KANAL和双座型的GM CANNE,两款机型都采用诺克顿陶瓷所开发的复合材料代替钛合金复合装甲,作为机体的外部材料,并且安装了全周天驾驶舱使得学员可以在毕业后快速转换到新型MS的操作上。

图16


图17


值得一提的是单座型的GM KANAL,与那个时代大多数的MS风格完全不同,考虑到由学员单人驾驶,所以取消了易损的头部,代之以内部安装缓冲机构,具备基本观察功能的厢型结构。为了防止学员在偶然情况下作出超出OS控制范围的动作,GM KANAL上遍布着防跌倒感应器,不仅仅是这样,在地面上的GM KANAL背部装备了大型的制动系统,在MS快要跌倒时就会启动背部的制动系统支撑机体。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结语

作为联邦军大量装备的第一种通用型MS,RGM-79C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作为战后最大的武装力量的地球联邦军在吉恩公国倒台后依然需要维持较为庞大的军事力量维持整个地球圈的相对和平,由此催生出结构简单相对廉价的RGM-79C,在许多方面都影响了以后联邦军主力机种的设计原则,模块化、优秀的整备性能、良好的操纵性加上较为简单的结构,高性能和低成本,为大量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条件(注7)。通过对AE对RGM-79C的发展可以看出,战后的联邦军需要的MS不再单纯的以作战性能为主要依据了,MS的综合性价比在后来主力MS的发展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RGM-79C多种衍生型号的推出,RGM-79C所获得的成功不但是技术上的成功,而且也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这个型号在开发和发展的道路上所展现的设计思路对之后的MS发展都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注1:在U.C.0083年的战场上依然有一部分高性能RGM-79GS活跃在战场上。

注2:最早的使用者包括著名的“不死之身的第四小队”。

注3:这一点在U.C.0083年10月14日,巴宁格上尉所驾驶的RGM-79C与YMS-16的格斗战中表现得很清楚。

注4:那是U.C.0083年9月14日的事情,在MS部门设立初期担任测试驾驶员的是尼尔•克雷查曼,一名原联邦军上尉,是在一年战争中击破6台扎古的ACE。他负责对即将交付的GP01具有同型号动力炉的Powered GM测试机进行验证作业,因为这台测试机在全力运转过程中出现了机械故障,背部的推进器发生了火灾,跳跃中的机体就在无法控制的状态下喷着火焰坠到了地面,燃起了熊熊的烈火。由于高温的缘故,尼尔的遗体仅仅剩下了一块肝脏。奇怪的事情是测试机“从事故发生的几秒钟以前”机体数据的通信就停止了,几乎是无法检证。最终联邦军的调查队(与高云派不同的一群人)主张这是一起human error(人为失误),同时下达了“今后的测试将全部使用联邦军的驾驶员”的命令,连交付日期就要到来的GP01也不例外。

注5:U.C.0085年正式定型时命名为XBR-M84A,其发展型为RX-178所使用的XBR-86/87系列

注6:诺克顿陶瓷开发团队的部分成员在格利浦斯战争爆发前后,转职到AE公司。

注7:根据格利浦斯战争后U.C.0088年的统计结果,RGM-79R系列的总产量超过10000台,这个产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在这之后的90年代里新近开发的RGM-89系列总采购数量仅维持在3000台的标准上。当然,这与后来的地球圈整体态势发生了变化也有关系。


参考资料:《FACT FILE》
RGM-79C MG说明书
《U.C.ARMS GALLAREY》
《战略战术大图鉴》
《GUNDAM ACE》月刊
《Advance of Zeta: The Flag of Titans》
《ANAHEIM JOURNAL》
《机动战士高达Ecole du Ciel 天空的学校》

图片来源:《FACT FILE》、《GUNDAM ACE》月刊、RGM-79C MG说明书、《Advance of Zeta: The Flag of Titans》、www.mahq.net网站




感谢David Lee、JPSF总师、QUELLER、Snakex28等人的大力协助。

[ 本帖最后由 Robin567 于 2009-12-11 00:14 编辑 ]
作者: 哈雷路亚    时间: 2009-12-13 03:54


好东西
弱弱的问题,这些可以转载么?




欢迎光临 机动战士联盟MSL (http://123.1.189.140:8080/)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