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BOB009 于 2013-10-20 08:02 PM 发表
Z系列机Long tail stabilizer,说是说WR形态用来充当“垂直尾翼”,不过总的来说还是Binder的衍生产物,相对而言个人觉得反而用来优化MS形态机动性的价值更高。
Z系TMS略微重视垂直尾翼的也就MSZ-006A1B,BN,D,从升阻比角度 ...
原帖由
BOB009 于 2013-10-20 20:02 发表
Z系列机Long tail stabilizer,说是说WR形态用来充当“垂直尾翼”,不过总的来说还是Binder的衍生产物,相对而言个人觉得反而用来优化MS形态机动性的价值更高。
Z系TMS略微重视垂直尾翼的也就MSZ-006A1B,BN,D,从升阻比角度 ...
原帖由
rage 于 2013-10-21 14:13 发表
唉~没过多考虑续航问题,那么他们怎么想让这陀东西飞进大气层哦!
原帖由
hikarihikari 于 2013-10-21 14:56 发表
关于Delta,Methuss和Zeta的关系我原先的猜想是两种可能,即:1,Methuss是AE史上首台TMS,使AE首次验证了TMS的可行性,然后搞了Delta,但是Methuss的变形机构相对Delta更简单,经验和数据在Delta上不适用导致Delta出现了结构隐患;2, ...
原帖由
devilgundam 于 2013-10-21 15:20 发表
按MG?PG Z 的说明书的设定
WR形态本身是依靠喷嘴调整姿势,Long tail stabilizer主要是用来WR形态下紧急时的加速和方向急角度调整,本身就是Binder的发展产物,兼具AMBAC和喷嘴的作用
说到底WR形态并不是空战用而是 ...
顺便请教一下您觉得TMS单机续航问题还有什么改善措施。
原帖由
rage 于 2013-10-21 23:10 发表
以下全部为不才的脑补
其实南瓜饼的气动外形在各坛友中口碑似乎不错,朝着这升力体发展似乎可行,毕竟TMS无论怎么设计都只能做成一个大概流线型的“疙瘩”,但缺点是转向不灵。其实Z+A系列就做出不少成绩了尤其是后期魔 ...
原帖由
rage 于 2013-10-21 23:10 发表
以下全部为不才的脑补
其实南瓜饼的气动外形在各坛友中口碑似乎不错,朝着这升力体发展似乎可行,毕竟TMS无论怎么设计都只能做成一个大概流线型的“疙瘩”,但缺点是转向不灵。其实Z+A系列就做出不少成绩了尤其是后期魔 ...
原帖由
rage 于 2013-10-24 22:41 发表
火箭要么通过偏量自旋转,要么加稳定翼来保证航向,TMA/TMS在空中不断用喷口修正偏航这样绝对不行!别说什么变形了根本就连直线都飞不了!这也太挫了吧!机载计算机光要不停的修正偏航问题就已经要过热死机了,还指望能作战?
原帖由
rage 于 2013-10-24 22:41 发表
停停停,这样不行!这样想下去的话就又要破坏童年回忆了!
火箭要么通过偏量自旋转,要么加稳定翼来保证航向,TMA/TMS在空中不断用喷口修正偏航这样绝对不行!别说什么变形了根本就连直线都飞不了!这也太挫了吧!机载计算机光要不 ...
原帖由
rage 于 2013-10-27 21:57 发表
当是这样,本该如此,我只是想说,TMS别跟战斗机狗斗而已